<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汽車 > 名家車談 > 正文

    易小光:"一帶一路"促車企獲合作國家政策支持

    發布時間:2015-06-09 14:55:11  來源:中國網汽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岳雅風

      中國網汽車訊 6月9-10日,以“大變革 重構汽車產業”為主題的2015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舉行。在“一帶一路”對中國車企發展戰略的意義這一分論壇上,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提出,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們可以獲得沿途國家和區域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以前國家在開放方面很多政策機遇給予東部地區,對于內陸地區而言現在迎來了新的一輪機遇。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

      上午好!今天有幸跟大家分享一下對于“一帶一路”戰略下內陸地區發展的機遇和相關建議。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來以后,應該說從“兩會”到各省市反應非常強烈。我就在想是為什么?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開放的格局由沿海向內陸沿邊地區推進,中國經濟應該說開放促發展的局面,已經實質性地全面推開。這個問題對于當下和后面的“十三五”推進是意義十分重大。

      我作為一個區域的經濟研究工作者,怎么樣來理解“一帶一路”對我們的影響?特別是內陸地區的影響呢?我想我來揣測一下國家做“一帶一路”戰略意義和價值在什么地方。

      首先,我覺得是建立與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深層次戰略合作,來實現我們的兩個一百年,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振興,那就必須要保證我們國家的經濟安全,保證我們的國家安全。

      第二個方面,通過國內外生產力布局的新構造,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就是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但是因為經濟地理格局的調整,經濟版圖的變化。在一些國家或在一些地區增長格局是可能完全不同的。從國際上而言,我們國家就要轉變以往以貨物貿易為主,轉向以資本加貨物貿易加服務格局。從國內而言,是怎么樣通過原來的向東開放轉向向西、向東開放,而結合東中西板塊各自的發展潛力。

      第三個方面,開放戰略的縱深推進,形成內外聯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換句話說,更是跨越中國的中等收入陷阱。

      從地方層面,我覺得我們為什么這么多省市都紛紛提出來要抓“一帶一路”的機遇呢?我的想法首先是具有機遇意識,特別是當前的新常態下面臨巨大的經濟回調壓力,如何培育和發展新動力和新增長點,這是地方政府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是通過“一帶一路”改善本省市的經濟地理區位。特別是以交通為主體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知道在內陸地區發展產業,肯定第一要考慮的是物流成本,第二要考慮企業的配套性。其中經濟地理區位的改善對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至關重要。第三是對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如何融入國際化、如何在區域中產生影響,改善自己的招商引資影響是非常重要。

      對于內陸地區發展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呢?我是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的,我就以重慶為例。比如說重慶可以發揮重要的戰略節點和功能優勢。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長江上游交匯之處的地理區位,再加上自己已經形成的產業和城市發展基礎。“一帶一路”需要戰略支撐,而在這些節點上的城市或地區,需要融入“一帶一路”。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可以獲得更多的國際和區域合作的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在這里面,對于內陸地區而言,以前國家在開放方面很多政策機遇給予東部地區,對于內陸地區而言現在可以說是迎來了新的一輪。

      第三,對于重慶而言,可以提升重慶開發開放平臺區域的價值。重慶直轄今年18年來,平均增速達到了12.3%,一個根本的動力原因是什么?我認為就是重慶一直以來致力于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現在走在前面也罷,或者下一步再深化開放也罷,我覺得這是一大機遇。重慶抓這個機遇有一定的基礎,比如說在一些方面先行先試的機遇,在“一帶一路”里面重慶比如說搞渝新歐。在推動本地的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走在了前面。比如說創新內陸地區加工貿易的形態,用整機+配套的產業集群式的方法減少物流成本,提升產業產品價值。

      第二個優勢就是已經出具規模的外向型產業體系與實體經濟基礎,包括電子信息、汽車,包括今天的主題就是汽車。重慶去年已經生產263萬輛汽車,轎車有110多萬輛,已經在中國的汽車格局里面占有一席之地,占了全市工業產值的20%以上。形成了以長安汽車(微博)為主體,再加上十個國內外品牌,加上一千多個配套企業的初具雛形的汽車產業集群。

      當然內陸地區要發展經濟,要抓“一帶一路”的機遇也有一些壓力,也有一些挑戰。譬如說,我們內陸地區關聯性競爭的壓力難以避免,如何處理這種競合?我們博弈中怎么由以前的競爭性、非常合作博弈轉變為合作博弈共取紅利。

      第二是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進程方面。

      第三,重慶對于在“一帶一路”,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方面歷史文化的挖掘還不夠。重慶在南方絲綢之路,在我們抗戰時候中緬戰略樞紐通道,包括中印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戰略作用。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口岸經濟的發展,接軌國際現代服務業。“一帶一路”我認為實質就是國際的、區域的開放。你要開放,那你就必須要有開放的平臺。你有大通道,如果沒有平臺,那你將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們要呼吁國家,在我們的內陸地區要多布局口岸,多優化口岸。當然我們自身也要抓這個機遇。

      二:促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體系能力,發展產業集群。在內陸地區制約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包括企業的配套性。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怎么樣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本身產業或產品的附加價值。在我們的全球價值鏈曲線里面,我們怎么樣要提升價值鏈。同時我們怎么樣通過產業集群的打造,減少輸入端的成本。

      三:促進國際國內合作,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今后的內陸地區不是“一帶一路”建成了以后光有走出去,其實也有走進來。我認為首先是高水平的引進來。像內陸地區包括重慶現在還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中期,我們收入水平還處于一個中等收入水平,還有巨大的就業壓力。

      我們肯定要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引進國內外的要素在這些地方聚集,但是肯定和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粗放式的引進也有很大差別。

      第二個方面,我們也要走出去,這是在參加全球國際新分工中尋求紅利。我們一些產能比較大,創新能力比較強的一些企業,包括一些車企。比如說長安,甚至是一些民企力帆,這些一些企業已經在走出去。并且在國外市場敏感性比較大的區域贏得了先機。

      四:促進以交通主體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經濟地理區位。現在世界以交通和信息技術,這個方面大的變革實際上顛覆了很多傳統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在這里面,我們怎么樣在骨干通道上互聯互通,這是我們內陸地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五:促進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建設和完善,激發社會發展活力。“一帶一路”的本質就是要通過開放來促進深層次的改革。換句話說,我就認為內陸地區應該加快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進程。問題的導向,關鍵是這個問題與誰比較。如果我們和國際比較,我們差距一大,動力就越大。

      應該說重慶是一個內陸城市,但是我認為其實重慶的發展一直以來的動力就在于開放。從1890年開放開始,到我們陪都抗戰的時候,全國的工商業聚集在這個地方。應該說重慶是一個移民的城市,是個開放的城市,所以重慶直轄以來保持12.3%的高速增長,其實我認為是抓住了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回到這兒來,我們剛才說了“一帶一路”的本質就是開放,對于重慶我的想法就是更深層次的、更高層面的開放。這就會帶來重慶在新的時期,在新的常態下的跨越。

      謝謝大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