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2013上海車展 電動車的最后賭場?

      2013年04月18日 08: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馬連華 字號:大 中 小 打印 在評價2013年上海車展時,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今年上海車展展出的新能源車數量相對平穩,相比去年北京車展沒有顯著增長。新能源汽車并沒有熱炒過度,車企參展的態度更多是務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日趨理性,尤其是本土汽車企業的表現非常明顯。”

      他用數字作了說明: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本土車企展出的新能源車為60輛,跨國車企展出的新能源車為30輛。今年情況正好顛倒過來,在91輛新能源展車中,跨國車企的產品達到56輛,本土車企的產品只有35輛。“本土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越來越理性,不再像過去幾年呈現粗放式、膨脹式發展。”王俠說。

      這或許與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不利有關。盡管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針對新能源車推出了各項補貼,但新能源車的銷量依然欠佳,廣州新能源汽車的號牌更是一度遇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電動汽車(含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共售出12791輛,約占當年全部汽車銷量的0.7%。但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里,我國確定的目標是2015年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到50萬輛,2020年達到200萬輛。兩者相比差距尚遠。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繼續實施延長三年,但補貼方式將從按技術路線補貼,改為統一按節油效果補貼。只要對環境保護有貢獻的都應該支持,節能更好和排放更少的,就應該更多地補貼。這進一步刺激了混合動力車的信心,減弱了電動車的熱情。

      同時,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在全球范圍內的遭遇也很尷尬。繼2012年日產、大眾等跨國車企紛紛從電動車轉投混合動力車之后,春節之后電動車又傳來壞消息。曾經轟轟烈烈上馬電動車的美國能源部表示,美國2015年前部署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無法實現,“需求疲軟和可靠性問題一直困擾著汽車商引進電動車”。盡管后來美國政府表示,將繼續拿出20億美元支持新能源車研發,但電動車的未來依然充滿變數。

      在今年3月份的日內瓦車展上,電動車產業也被寒意籠罩。混合動力車占據了新能源展車的大頭,只有路虎、三菱、日產等少數車企展出了寥寥幾款電動車。從各大車企的表態來看,目前多數跨國車企已經確定將重心放在混合動力尤其是插電混合動力車上,電動車雖然得以保留,但降低了研發等級,只作為長遠目標來研發。

      “必須走混合動力化的道路。我們無法從內燃機直接跳躍至零排放階段。在兩者之間我們需要過渡。其實這是我們最初就已有的認識,但現在日產改變了優先級。”日產首席執行官志賀俊之曾直言不諱地說。

      從目前公布的消息看,上海車展展出的電動車依然不少。其中不乏車企精心打造的產品,如上汽榮威E50純電動轎車、賽歐SPRINGO、上海大眾朗逸電動車、戴姆勒和比亞迪合資品牌“DENZA騰勢”、比亞迪多款電動車等。另一部分是各合資自主品牌推出的電動車。還有一部分是比較小眾或概念性的電動車產品。如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偉世通公司將在亞洲首發一款電動概念車e-Bee。再如奔馳的SLS AMG純電動版車型等,短期內難以成為電動車推廣的

      多款電動車亮相上海車展,有車企自身的市場需求,如比亞迪的電動車戰略由來已久。但更多與政策支持有根本關系。一個值得注意的看點是,眾多合資自主品牌紛紛選擇了電動車作為首秀。例如東風悅達起亞的合資自主品牌“典悅”將在車展上展出首款純電動車“華騏”。一汽豐田合資自主品牌朗世將展出首款車型Ranz純電動概念車。廣汽豐田將在車展上發布合資自主品牌,其首款車型也定位為電動車,計劃于今年下半年亮相。華晨寶馬的合資自主品牌“之諾”將在車展上發布,其首款產品也定位為電動車。此前,一汽大眾的合資自主品牌“開利”也是以電動車為主要方向。

      像比亞迪這樣投入巨資搞電動車的企業都不能獲得重大突破,需要合資雙方共同協商打造的合資自主電動車似乎更不能在短期內獲得發展。有人士認為,合資品牌從遠的不著邊際的電動車做切入點,既迎合政策需求,又避免合資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競爭,似乎是一場兩相情愿的生意。

      如此而言,上海車展仿佛是電動車的最后賭場。有的企業在繼續堅持電動車夢想,有的企業出于迎合政策需求,以電動車為支點左右逢源。顯而易見,小眾市場或概念性的電動車產品無力推動電動車產業前行,合資自主電動車在短期內也無法促成電動車產業的突破。電動車產業能否突破難題,還得靠認認真真搞電動車的車企。

      在政策支持的巨大賭注下,電動車產業一度熱情高漲。然而,在全球電動車遇冷、國內電動車退燒的情況下,如何把握電動車的發展步伐和力度愈發顯得重要。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從能源來看,美國車市已經進入成熟期,保有量比較穩定,每年的新車增量大多來源于舊車置換,對能源的需求也比較穩定。但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但2012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從環境來看,中國已經屢次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PM2.5暴增,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這兩點決定了我國發展電動車的決心不能動搖。”

      業內的共識是,解決電動車困境依托于四大難題的解決,售價、續航里程、充電設施、電池和車輛安全。目前,國家補貼可以讓電動車便宜十萬元甚至更多,但這不不足以讓消費者接受電動車。如果解決不了續航里程、充電方便性和安全問題。上海車展或許真成了電動車的最后賭場。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編輯:劉姍

    24小時熱門車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