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汽車 > 滾動新聞 > 正文

    “衛藍”更藍北汽新能源“十二五”實現騰飛

    發布時間:2016-01-22 17:4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出臺。其中把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提出要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開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研發及大規模商業化示范工程,推進產業化應用。

      作為肩負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北汽集團一直將新能源汽車事業視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不止一次地提出,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的未來,更是北汽集團最重要的戰略業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北汽新能源在“十二五”期間,由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成長為一位肩負著歷史使命的“有志青年”。如今的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擁有全價值鏈的、整合創新型產業體系的高科技的企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制造商和服務商。

      從北京南郊到五湖四海

      大興采育鎮,這個距離北京市區40公里的地方,除了出產品質很好的葡萄外,似乎與汽車產業并沒有太大聯系。而北汽新能源的入駐,讓采育成為新能源汽車世界地圖上的一個重鎮。

      2009年11月14日,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及北京新能源汽車科技產業園、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興區采育經濟開發區同時成立,此舉標志著北京汽車集團響應國家號召,加大推進自主創新力度,在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從選址確定開始,創業者們利用短短40天時間完成了公司228畝土地的平整、綠化、辦公樓裝修工作。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開啟了北京汽車人的衛藍夢想。

      2014年,北汽新能源車進行改制,國內首家股份制新能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北汽新能源已成長為國內產品應用范圍最廣、發展速度最快、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示范運營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到2015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北汽新能源像一株蒲公英,將種子從北京撒到渤海之濱、江南重鎮,從中國撒向大洋彼岸……

      2014年,北汽新能源與青島萊西“牽手”,打造首個外埠生產基地。2015年8月20日,北汽新能源萊西基地總裝車間竣工。該基地預計2020年達到20萬/年產能。

      2015年4月18日,總投資100億元的北汽新能源常州高端產業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區。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力爭第一臺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于今年9月底下線。項目二期將另行選址 2000畝新建整車工廠,計劃投資85億元,達產后可年產新能源汽車15萬臺。項目三期將進行局部改造,改造提升后總產能將提升至每年30萬臺。

      除了布局國內,北汽新能源還著眼全球。2015年8月21日,中國新能源汽車首個海外研發中心—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發中心在美國西海岸硅谷正式掛牌成立。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發中心是由北汽新能源公司與國軒高科、華東汽電共同合作成立。國軒高科在電池材料、電芯技術和電池管理等方面,協助北汽新能源實現電動汽車整個產業鏈上的資源整合;華東汽電在汽車電子零部件、車聯網和智能駕駛等技術方面,助力北汽新能源提升整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水平。9月18日,北汽新能源與Meta公司合作的亞琛研發中心在德國亞琛掛牌成立。這是繼硅谷研發中心后,北汽新能源的第二家海外研發中心,主要承擔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研發,專注提升續航里程。兩大海外研發中心的成立,將打造全新的自主研發基地和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平臺,提升北汽新能源自身的研發能力、科技實力和人才競爭力。

      從0公里到260公里

      2011年4月19日,上海國際車展媒體日,北汽集團展臺人頭攢動,來自全球的媒體與業內人士第一次認識了在中國首都有一家高水平的專業新能源汽車廠商 — —北汽新能源公司。兩款展車、一款電池、五款電控,以及兩臺觸屏多媒體展示系統首次亮相博得了滿堂彩。同年底,北汽新能源首款量產車型 — —E150EV 批量下線,北汽新能源公司也實現了當年 700 輛純電動車的生產目標。

      2012年1月, “北京”牌純電動轎車產品公告獲得國家批準,為進入市場鋪平了道路。4月9日,北汽大洋電機公司總裝線經過緊張建設,在這一天全線貫通,加上從 2010 年已批量生產的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與純電動轉向、制動、空調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不斷深入,北汽集團率先成為中國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擁有完善產業鏈、并完全實現自主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經營企業。

      將國際最新、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應用在車型上,是北汽新能源一直以來的追求。自2013年與韓國SK集團合作生產電池起,北汽新能源先后與多家跨國大公司合作。2014年北京車展期間,北汽集團與全球領先的電驅動系統供應商西門子成功簽署協議,雙方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將生產包括電機和電力電子設備在內的電驅動動力總成產品,應用于北汽新能源車型中。同年早些時候,北汽集團與美國Atieva公司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北汽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而Atieva公司擁有曾參與包括特斯拉在內多款電動汽車的研發團隊,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

      沒有積累就沒有成果,正是北汽集團和北汽新能源多年來“技術為先”的理念,讓今天的純電動汽車消費者徹底擺脫“里程憂慮癥”。截至到2015年底,北汽新能源在售四大產品體系,分別是A0級的EV系列,A級的EU系列、B級的ES系列和小型MPV的威旺EV系列。每款車平均續航里程達到 200 公里,EU260 更是達到260公里。

      從第一位消費者到全國第一

      2014年3月2日,北京首批新能源汽車配置指標出爐后,第一位出手購買純電動車的私家車車主已經誕生。王鐵錚成為本市搖號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第一人”而他選購的就是北汽新能源E150EV純電動車。

      其實早在2013年,北汽新能源就取得了銷售1628輛純電動汽車的全國第一的業績,2014年銷售純電動汽車6000輛左右,保持全國第一。而2015年上半年就超過了2014年全年的銷量。2015年12月26日,北汽新能源實現了全年銷量20000輛的目標,達到了歷史新高。

      在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北汽新能源多年來深耕市場的結果。2014年,在北汽新能源營銷管理部的基礎上,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宣告成立,全面負責北汽新能源渠道建設、市場銷售、售后服務和品牌推廣等業務,標志著北汽新能源汽車開始全面面向私人消費市

      同時,北汽新能源還在充電設施、銷售網絡、銷售模式、服務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創新。不僅與龐大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京東商城開設網上旗艦店。還通過“衛藍先鋒”“十城千輛”等活動布局全國。如今,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汽車重鎮,都有北汽新能源的4S店。除了傳統的私人銷售外,北汽新能源公司還在積極地開拓新的營銷渠道。2014年,北汽新能源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約,雙方攜手進軍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領域。

      從一句誓言到一份承諾

      在北汽新能源發布的品牌主張中寫道:“‘衛藍之旅’是一種態度,超越了產品和技術的商業范疇;也是一種精神,踐行對未來及環境的責任承諾。為孩子的未來,為天空的藍,為自由深呼吸,北汽新能源攜手敢于行動的衛藍先鋒們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世界。”為了這句誓言,北汽新能源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份承諾。

      針對新能源汽車用戶的需求,北汽新能源推出了開創行業先河的“管家式”無憂服務,包括免費為客戶安裝充電樁,承諾實現整車3年/6萬公里、核心部件6年/15 萬公里質保、5 年/10 萬公里維護保養全免費等眾多高品質服務。

      2015年,北汽新能源公司首發了搭載自己研發的“i-link 智能網聯”系統的純電動車型。打破傳統車聯網的模式和思維,通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車與車、車與人的交互化和提升車輛使用環節的便捷性,最終開創智能互聯的用車新體驗。

      在此基礎上,北汽新能源還將打造“綠色智能出行生態圈”,包括手機、pad、智能穿戴、車載智能設備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以及社區、物業、商超、餐飲和車輛美容改裝等“本地商業服務”;乃至提供定制化內容生態、地圖信息、本地生活服務、移動社交和充電服務的“移動互聯入口及內容”。北汽新能源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多領域合作,引導產業創新升級,形成合作共贏生態環境。

      北汽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憑借充電場樁聯盟的“聚能環”效應,通過“你出場地我建樁”的利益眾享模式,打造車、 ⒆的分布式智能充電系統,極大滿足了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充電需求。至2015年底,北汽新能源完成充電設施建設10000個,以及1000個快充公共設施。

      注:此文屬于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僅供參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