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發布時間:2016-06-15 10:23:13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在新能源汽車之后,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新的熱點。“智能網聯技術的普及將為汽車產品打開價值空間并讓汽車的社會化更進一層。”6月6日,在全球汽車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一開場便拋出了這樣的觀點。而作為智能網聯技術的終極目標,自動駕駛將帶給汽車行業怎樣的變革,成為汽車行業討論的熱點。

      如今,伴隨著智能互聯科技和自動駕駛技術開始商業化的進程,外界對于自動駕駛的看法終于開始擺脫“紙上談兵”的階段。“預計到2030年在所有銷售汽車中無人駕駛的比例可以高達15%,而半自動駕駛比例可以達到50%左右。”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中華及東盟地區首席營銷官胡波認為,屆時傳統車企和科技企業的智能汽車將占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雖然自動駕駛已經遠遠不止于概念化,一些關于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部分也開始用到量產車型上,但是除卻自動駕駛已經具備的市場條件與空間,國內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對此,中國汽車工程院副院長謝飛透露,有關自動駕駛的標準統一已經開始排上日程表,具體標準初步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2018年。

      “(關于自動駕駛)加強標準的制訂和完善已經在進行,基本上到2018年會形成比較完整的和相對完善的標準,屆時滿足國家更多標準裝配的ADAS(駕駛輔助系統)車輛也會出現。”謝飛預計,到2025年將會有1%左右的自動駕駛車輛——中國有30到50萬臺的車輛是完全自動駕駛的。

      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行業標準出臺最有力的推動者,居然來自汽車零部件行業。作為引領汽車技術創新與進步的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大陸等零部件國際巨頭因看好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在重金加碼自動駕駛領域,這些零部件企業正在和車企一起成為標準出臺的促進者。

      倒逼升級

      “沃爾沃確定會在五年之內,將無人駕駛汽車實現量產并投放市場。”沃爾沃汽車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峰透露。事實上,規劃5年后量產自動駕駛汽車的并非僅有沃爾沃一家。無論沃爾沃借助的云服務實現智能駕駛功能,還是基于開放式移動云打造的BMW智能互聯系統,亦或是通用提出的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出行方案等為汽車產業帶來根本性變革的觀點。自動駕駛領域正在成為主流車企之間比拼的新戰場。

      在自主品牌領域,自動駕駛也是企業的重點布局方向。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透露,長安汽車的智能化三級產品會在2018年左右實現量產,預計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將在2025年實現。同樣有野心的也宣布計劃將于五年內大規模生產自動駕駛車。而奇瑞和百度聯合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蕪湖秘密測試了好幾個月了。“不提前布局,就意味著失去未來。”長安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這樣的“危機感”不僅整車企業感受明顯,作為行業基礎的零部件企業更是早已經開始布局。6月6日,德國大陸集團在重慶新建研發中心,此研發中心將致力于開發汽車電子產品應用、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預計將于2018年年初投入使用。“中國市場將緊隨全球汽車技術發展潮流,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車市場,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將快速發展。”大陸集團底盤與安全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湯恩表示。

      另一零部件巨頭德國博世早在去年就已經將其最大的業務部門——汽車技術業務部正式更名為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博世在今年5月發布了在華互聯全新戰略,博世未來會為整個智能交通產業提供集產品、技術和服務為一體的系統性創新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向產業鏈層面的延伸和深化,特別是國外零部件廠的布局正在倒逼相關標準的完善和出臺,畢竟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進行技術的研發和儲備。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2020年是自動駕駛占20%以上市場份額的時間節點,也就是說自動駕駛可商業化的分水嶺。中國產業環境和國外有所不同,在無人車、智能駕駛或者更多的新模式方面都有很多想象空間,發展潛力巨大。”汽車行業分析師趙宇對此分析道。

      行業標準漸明

      雖然車企巨頭和零部件企業間關于自動駕駛技術卡位之爭已經提前上演,但是所有人的另一只眼睛都在盯著關于自動駕駛強制標準的出臺——這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技術是否能夠進入商業化進程的決定性因素。“現在國內的標準比較少,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加強標準的制訂和完善,到2018年基本會形成相對完善的標準,2018年之后更多裝配ADAS的車輛也會出現。自動駕駛方面,可能到2025年左右會有1%左右的普及率,這意味著屆時中國有30到50萬臺的車輛是完全自動駕駛的。”謝飛透露的信息給了車企以及相關技術研發者們以希望。

      事實上,早在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就從政策的頂層設計方面為汽車智能互聯的標準制定留下了想像空間: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

      而就現實層面而言,目前美國、歐洲、日本都對自動駕駛汽車做了不同自動化程度的定義。其中,輔助駕駛的標準已經有十多項,部分標準的實施也推動了輔助駕駛設備在車上的裝配率。按照規劃,到2020年國外60%的車輛會把輔助駕駛系統作為標準的裝置裝在車上。目前,國內相關汽車協會也對自動駕駛的等級做了劃分,但是中國目前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的標準相對較少,據不完全統計,有兩項相關標準已經完備待發,另外兩項仍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

      “我們在國家工信部的支持下,近期提出了16項圍繞ADAS、通信和應用測試評價的標準。在國內實施這些標準需要建設規范的試驗場,我們提出了相關試驗場建設的原則。”對于2018年將完成的關于自動駕駛的相關國家標準,謝飛表示仍在研究和商討的過程中。

      而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作為未來車聯網的重要趨勢,除了在技術層面需要樹立強制性的標準和規范外,法律、法規上的問題也需要得到解決,特別是對于無人駕駛技術而言。在觀察人士看來,無人駕駛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有可能需要在固定的區域和路線內實現,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徹底避免相關法律、法規需要更改的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