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亟需新增長點 格力造車試圖突破多元化困局

    發布時間:2016-04-06 08:33:46  來源:法治周末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近期,格力電器(以下簡稱格力)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主營新能源汽車的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珠海銀隆)。

      格力市場部部長陳自立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收購仍在進行當中,公司或將在4月份披露相關交易詳情,在此之前不便透露信息。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時,格力股票仍在停牌中,格力最近一次發布公告在3月28日。

      相關資料顯示,珠海銀隆是一家專門從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車驅動系統總成、驅動電機、電動節能空調、充電設備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發、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這意味著,在董事長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多元化版圖上又要增添新業務了。

      以空調業務作為盈利核心的格力,跨界造車難度并不小,不論對于家電行業還是格力自身,這都將會是嚴峻的挑戰。

      格力亟需新增長點

      格力選擇進入系能源汽車領域并不奇怪。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格力選擇在此時切入這一領域,似乎有意要搭上這趟快車。

      據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到58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占到57%至58%的份額,增速在300%以上。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3.5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6年1月至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7937輛,銷售35726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

      而在政策層面,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近期也是政策利好不斷。3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印發了《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再度提到利于新能源汽車推廣利用的政策。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五項措施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示,工信部已聯合行業內外的九家企業投入5億元資金,組建動力電池研究院或動力電池的研究研發院。

      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派蓬勃發展相比,空調行業卻遲遲難以走出寒冬。

      2015年,由于宏觀經濟發展放緩、房地產市場波動及客觀天氣等原因,空調行業持續面臨增幅下滑的困境。據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空調市場整體零售額為1374億元,同比下降4.8%;整體零售銷量為4170萬臺,同比下滑1.1%。然而,截至2015年末,空調行業庫存總量已突破4000萬臺,幾乎與全年整體零售銷量相當。

      格力作為空調行業的老大,自然也承受著巨大的業績壓力。格力在2014年實現了1400億元的營收目標,但根據2015年半年報,格力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4%,創下近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下跌。格力此前提出了到2018年實現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其主營家電業務面臨不小的壓力。

      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格力主業空調自2014年來開始進入滯長期,未來二至三年仍難有大的發展,格力增長面臨考驗,客觀上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跨界造車難度大

      格力并不是第一家跨界進入汽車領域的家電企業。

      此前,春蘭、奧克斯、美的等企業也都曾試水造車。1997年,春蘭收購東風集團旗下專用車公司涉足重卡;2003年,奧克斯收購雙馬輕型車公司;2004年,美的收購云南客車廠,家電企業不止一次地展開過嘗試。不過,跨界造車似乎成為了家電企業的“魔咒”,這些企業最終都難言成功。

      跨界造車勝算幾何?如果格力能夠成功整合珠海銀隆,則無異于是為家電行業打破困擾多年的“魔咒”。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格力進入汽車領域存在極大的風險:“最大的問題是之前的技術研發、人才儲備、銷售渠道、推廣方式等都屬于家電行業,與汽車完全不相關,從家電進入汽車屬于非相關多元化發展,等于是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事實上,格力在新能源方面已有所布局。2011年,格力斥資1.5億元在珠海建立專業化鋰離子電池企業珠海格力電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格力組建智能裝備研發團隊;2015年,又注冊成立了珠海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此次收購,將成為格力的又一布局。

      資料顯示,珠海銀隆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6.4億元,從2011年起,在經過幾次收購后已形成了從整車制造到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和充電設備的閉合性循環產業鏈。2015年前三季度,銀隆新能源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9.36億元,同比增長51.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7658.69萬元,同比增長19.18%;公司資產總額62.9億元,同比增長48%。

      談及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曾表示,目的是“進一步地把我們環保能源的一些技術融入到新的領域里面去,以后我們可能不僅是造一輛環保能源的汽車,也要把兩者之間的協同、合作做得更好”。

      珠海銀隆進入格力體系之后能不能比原來做的更好?在劉步塵看來,格力會向珠海銀隆投入資金,助珠海銀隆發展,“但是也不要對銀隆太樂觀,畢竟銀隆在汽車行業沒有多大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拿下銷售訂單7000輛,其中完成生產純電動客車3189輛,累計增長2228%,不過所占市場份額為3.6%,年銷量僅排在全國第七的位置。

      多元化戰略遭質疑

      除了外行造車的不確定性之外,格力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不被看好的原因還在于其屢戰屢挫的多元化戰略。

      長期以來,格力都是專注于空調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包括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等產品。格力能成為全球空調行業的領導者,很難說不是與他對空調的專注有關。

      近年來,由于空調增長的乏力,格力開始不斷探索多元化道路。然而格力的多元化戰略似乎陷入到困局當中,無論是大松小家電,還是晶弘冰箱,都沒有給格力帶來太多的驚喜。去年董明珠高調推出格力手機,并數次向小米“開炮”,每每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可至今格力手機在市場上仍難覓蹤跡。

      “從小家電到冰箱再到手機,而今又要做汽車,回頭看,格力多元化戰略開的花多,結的果少。”劉步塵表示,以格力做手機為例,手機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格力既沒有領先的技術也沒有領先的產品,甚至連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能力都沒有,根本不能和華為、小米競爭。

      這或許正是業內所擔心的問題。此前家電企業因多元化進入汽車領域而走向衰落并非沒有個例。春蘭集團一度是中國空調行業的王者,上世紀90年代進入重卡領域。春蘭重卡曾紅極一時,甚至實現過年利潤2億元的輝煌,不過轉瞬即便沒落,甚至拖累其原本的空調主業。

      新能源汽車在格力的多元化道路上能行駛多遠,或許仍有待時間來觀察。

      梁振鵬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格力做的晶弘冰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非常低,大松小家電也很難在市場上看到。對于格力而言,之前在家電領域的相關多元化都做的非常失敗,現在進入汽車領域做非相關多元化,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