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汽車生產資質破冰 機制改革促產業升級

    發布時間:2015-11-30 09:07:41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張婷  責任編輯:王庭

      十八屆五中全會后,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已然開始,并在加速落地。從產業入口的生產資質改革,汽車業打破以往的 僵化局面開始有進有退、市場活力逐漸顯現,到制造環節明確節能與新能源路線圖,并在這個基礎上先后出臺了標準建設指南、關鍵共性技術指南,以更細化的方案 助力“路線圖”的實現,再到末端黃標車的淘汰、報廢回收再制造環節的升級,汽車末端也在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看,汽車 業已經乘上“十三五”轉型升級的列車,且這一列車正在飛速向前。

      我國汽車生產準入門檻正在經歷一個真正破局的過程。

      在近期舉辦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不久的將來會有若干家非汽車企業獲得電動車生產 資質,同時14家“僵尸車企”將被強制退市。如苗圩所說,汽車業要建立起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督促落后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資質 “一進一出”,再加上“市場的手”,有望攪活汽車業這一池春水。

      資質放開發揮鯰魚效應

      汽車生產資質申請門檻高,企業得之不易,純電動車生產資質放開能夠“落地”,對汽車業意義重大。在此之前,非 汽車企業要進入新能源車領域,需通過與車企合作或斥巨資購買所謂的“殼資源”,即不具備生產能力但仍有生產資質的汽車生產企業,花費成本高昂且新企業獨立 性不夠。

      當前行業形勢加劇了放開生產資質的緊迫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表示:“我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產銷 大國,需要有適應此生產力發展的準入管理政策來釋放市場活力。且創新時代,產品形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與過去的機械產品相比,現在的電子設備成本已占據整 車成本的54%,許多科技企業有進入汽車市場的強烈需求。”

      順應趨勢,《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于今年6月正式發布。近期工信部披露了幾十家非汽車生產企業申請 電動車生產資質的最新進展。在通過有關專家評審后,將有第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準入門檻的降低將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一批行業外的 “鯰魚”,諸如樂視、阿里巴巴、華為、蔚來汽車等互聯網企業早已躍躍欲試。

      當然,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的大門并非完全敞開,其對企業在電動車方面的技術基礎和開發團隊有不少嚴苛要求。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認為:“門檻高些是為了防止企業一窩蜂進入而造成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僵尸車企”退市加速產業集中

      據統計,我國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184家,按集團的口徑統計也有76家之多。苗圩表示:“盡管我國前10家車企的集中度達到90%,但從整體分布看,汽車整車的生產企業數量偏多、規模偏小。”

      而上千家企業中還有不少多年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的“僵尸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這些名存實亡的汽車生產企業卻成為待價而沽的“空殼資源”。“這種情況提高了企業兼并重組的成本,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付于武說。

      為此,2012年工信部發布《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建立了車企退出機制。2013年第一批特別 公示企業公告里列出了48家被“警告”企業。經過整改,部分企業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剩下14家企業將成為第一批退市者。而后又有第二批特別公示名單, 旨在建立一種長效的退出機制。

      “14家車企退市不會對汽車業有明顯影響,但打破生產資質終身制有利于新生企業進入,加速企業兼并重組和產業 集中。”安慶衡表示,“目前來看,行政力量勸退的標準較低、方式較溫和,這也是給企業調整的機會。而未來對不作為車企,還要靠法規、技術標準等市場手段進 行剔除。”

      機制改革釋放發展空間

      政策上“進”的放寬和“退”的緊縮,給汽車業釋放更多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領域。較汽車業數量增長更重要的是結構的調整、產品質量的提升,而體制改革應為行業提供技術突破的機會。

      在準入管理問題上,電動車生產資質的放寬還僅是邁開步伐。據政策規定,車企異地設立分廠,也必須在兼并現有汽 車生產企業的基礎上進行。隨著企業不斷擴大產能而“殼資源”逐漸退出市場,企業兼并重組的成本會進一步加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說:“退出機制建 立后,準入門檻也要進一步放寬,逐步取消對企業異地建廠的限制。且對企業新建產能附加的生產新能源汽車要求,也應盡快列入審批管理條件中。”

      不止于此,汽車業體制全面改革的步伐也亟待加快。付于武指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逐步實行后,汽車企業的生 產、投資、建廠、兼并都可以交給市場和企業,而政府則從宏觀角度出發把握安全、節能、環保等重大問題。他強調:“體制破解準入、退出和創新問題的同時,還 需國企國資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的同步推進。”

      “有進有出”的管理機制已然開閘,有創新精神和技術能力的企業進入,尸位素餐者被退出,汽車業將加速優勝劣汰,改革釋放的活力也將提速汽車業的轉型升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