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與李稻葵博士再商榷:寶馬到底代表德國什么

    發布時間:2015-10-09 08:42: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柴油車排放造假,這起“大眾事件”的發生令人震驚!但是,就在國慶節長假前,一個廣被轉載的文章及其觀點:“德國大眾汽車的丑聞,問題出在體制上”,并且是一個國內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所自稱的“最合理的推斷”,就更加令人震驚!

      昨日,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發表了《與李稻葵博士商榷:大眾事件咋成了體制之弊》,就《李稻葵:德國大眾“尾氣門”事件對中國國企改革的啟示》(以下簡稱《啟示》)文中第一部分的內容做了探討。今天,我們循著李稻葵博士文章的脈絡,繼續與作者商榷:寶馬到底代表了德國的什么。

      《啟示》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在做出“德國大眾汽車的丑聞,問題出在體制上”的自稱“最合理的推斷”之后,第二部分以“大眾汽車不代表德國模式,寶馬才是樣板”為題,試圖推出作者一直倡導和推崇的所謂“德國模式”及其“樣板”。

      某種程度上說,該文的這一部分受關注程度是較高的,畢竟正值大眾因造假而不得不接受各國政府的調查之時,一些網站也單獨轉載了這一部分。如某前段時間較為火爆的網站,就以《為什么說寶馬代表了德國模式,大眾不是》為題,對《啟示》原文做了“刪減“之后發表。

      文章這一部分先是設定一個貌似“眾人皆醉”般的假設,然后再亮出作者自己的觀點:“很多人認為大眾汽車是德國制造的代表,而大眾集團是德國第一大公司,因此代表著德國制造和德國企業精神。這一點我并不認同”。

      不是在講“代表德國模式”嗎?可這一段卻接連出現了“德國制造的代表”、“代表著德國制造和德國企業精神”,以及這部分小標題的“樣板”等詞匯,再加上其后的“德國企業的典型代表”、“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等,就是沒有小標題中所說的“代表德國模式”,是繞口令嗎?真讓一些急于得到答案的讀者“懵圈”了!更不知道到底要討論“誰代表誰”了,而這些代表又與“代表德國模式”有什么關系?

      作者的觀點是:“德國企業的典型代表(注意,這里是“德國企業的典型代表”),應該是寶馬、漢高、博世這一類家族控制的企業”。然而,其后的論述就更加凌亂不堪。那么,讀者不禁要問:寶馬到底代表個啥?

      比如,文中分析:“相比之下,三大車廠中,寶馬更能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注意,這里是“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過去幾年來,寶馬已經超越奔馳,成為豪華車銷量上的領跑者。這家典型的德國家族企業,由匡特家族于二戰以后精心管理,招聘專業人員從事第一線管理,但是家族絕不是袖手旁觀,在重大問題上,家族總是站在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精心研判......”。

      準確地說,是在2005年,寶馬就在銷量上超越奔馳,并在10年間一直保持全球高檔車(也有稱“豪華車”)市場領先地位。既然作者認為“三大車廠”中的大眾、奔馳不如寶馬“更能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并在同一部份還提到“奔馳與克萊斯勒合并,想走一條強強互補的道路,結果非常失敗”,是否也不該回避20多年前,寶馬對羅孚公司不算成功的收購吧!不知這里是真不了解這一背景,還是選擇性失憶呢?

      再比如,文中繼續分析:“在技術創新領域,寶馬最近幾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比如,過去寶馬把后輪驅動作為立身之本,但其最近已經宣布開始生產前輪驅動車;寶馬并購Mini和勞斯萊斯的運作之高超、定位之精準,也令人贊嘆;再有,寶馬汽車過去恪守的是自然吸氣,但是看到節能減排是大趨勢,迅速轉向渦輪增壓,又從渦輪增壓轉向用碳纖維打造i系列電動汽車,再推出電動摩托車,這一系列運作,頗讓人佩服其創新力和前瞻性”。

      應該說,作者講的多是事實,但有些顯然是不夠準確或言過其實了,這種夸獎與表揚也許會讓被夸獎與被表揚者——寶馬都不好意思,更別提代不代表、到底代表啥了。

      如同樣是以后驅車為主的奔馳,對,就是那個被作者認定不如寶馬“更能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的奔馳,早在1990年代就開發并推出前輪驅動的A Class,隨后又有前輪驅動的B Class上市,都遠早于寶馬的“最近已經宣布開始生產前輪驅動車”;況且前輪驅動也談不上什么“技術創新”,因為全世界9成以上的轎車都是前驅車。

      同樣,我們也同意作者關于”寶馬并購Mini和勞斯萊斯的運作之高超、定位之精準,也令人贊嘆“,但似乎也不能忘記寶馬為什么在2000年會以10英鎊的象征性價格,出售與MINI等一道買入的羅孚和MG兩家工廠吧?

      再有,文中說寶馬“又從渦輪增壓轉向用碳纖維打造i系列電動汽車”,這個“轉向”二字對于一個經濟學家來說是不是不夠準確、不夠嚴謹。畢竟,寶馬的渦輪增壓車型年銷量要以百萬輛計,而歷經十多年的潛心研發,寶馬i系列電動車每年也只有萬輛級銷量,這是怎么“轉”的啊?還有,說寶馬的i系列電動汽車具有創新力和前瞻性,業界內外都很能認同;但從自然吸氣,“迅速轉向渦輪增壓”就談不到如此高度了吧。

      最后,作者總結說:“寶馬與大眾不同,它不一味追求市場占有率,盲目擴張市場份額,而是認真把握自己的市場定位。我與寶馬高層交流時,他們反復詢問我一個問題:寶馬在中國銷量如此快速的增長,會不會傷害寶馬品牌的含金量,會不會抑制寶馬未來的成長。不管答案如何,能有這樣長遠的考量就十分難得,這與家族長期謹慎控制是密不可分的”。

      是的,“一味追求市場占有率”肯定不對,“盲目擴張”也許更是錯上加錯。但是,任何一個以量產車為主的企業,哪有不“追求市場占有率”的呢?寶馬所在的高檔車市場何嘗不是如此。否則,寶馬在1990年代收購英國羅孚公司又是為什么?即使是在寶馬如今所固守的高檔車市場上,與奔馳、奧迪的競爭難道不是為了市場占有率?

      至于作者談到寶馬高層“反復詢問我一個問題:寶馬在中國銷量如此快速的增長,會不會傷害寶馬品牌的含金量,會不會抑制寶馬未來的成長”?盡管作者不乏溢美地評價:“這樣長遠的考量“和”家族長期謹慎控制”﹍﹍仿佛這些寶馬高層都是如此“么么噠”,這不恰好證明寶馬對市場占有率的追求,并對這種快速增長十分享受嗎?否則,怎樣理解市場上的大幅降價?又怎樣理解兩年前,作者在其微博里所發的內容:

      【寶馬公司深深的憂慮】總部中高層最近來華培訓。有不少交流,發現他們的憂患意識非常強。寶馬乘用車全球銷量已經超過奔馳奧迪,品牌認知度在許多市場包括中國已經第一。但最大的憂慮是一個高端品牌沒有普通品牌做后盾(如奧迪與大眾,卡迪拉克與別克)能走多遠,畢竟研發成本是要靠產量攤薄的。

      試問,文中提到的與作者交流的“寶馬高層”,與微博所述來華培訓并發出”深深的憂慮”的“總部中高層”,到底哪一個才代表真正的寶馬?

      本來,寶馬公司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中,很是“高大上”的,似乎“代表個啥”也問題不大。但讓作者如此“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一通褒獎,反而不知道寶馬到底代表啥了!至此,我們也不知道,為了讓寶馬“帶這塊表”,作者到底是在“贊寶馬”,還是在“黑寶馬”!

      當然,本文最后,我們還要向李稻葵博士請教,寶馬到底代表德國的什么?

      《李稻葵:德國大眾“尾氣門”事件對中國國企改革的啟示》被轉載后,對于“大眾汽車不代表德國模式,寶馬才是樣板”的觀點,不少網友也談了他們的認識,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選編如下。

      網友觀點:

      在轉移視線了

      不知所云

      啥時候輪到寶馬了?把奔馳放哪里去了?

      到時寶馬榜上也有名的話,看怎么自圓其說。

      改天,寶馬出事了就說是奔馳了,再后天又說西門子了吧!

      到時候么說是奔馳才是德國制造的代表哦~啊?奔馳也作弊了? 德國制造需要代表么,不需要!

      你說不是就不是?你誰啊你?誰沒點大小事,大眾出點事就乘亂踏幾腳,你這么肯定,早干嘛去了?

      宏觀經濟沒整明白又來點評企業,而且還不懂汽車。比如,奔馳早有渦(輪)增壓。再比如,后驅是天然合理的,這是物理規律(自行車、卡車都是后驅。不信騎個前驅的自行車試試)。前驅、承載式車身這些東東為的都是降低成本,與保守無關。

      說的都是XX些廢話,寶馬不求銷量,廣告砸那么多給鬼看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