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與李稻葵博士商榷:大眾事件咋成了體制之弊

    發布時間:2015-10-08 10:49: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柴油車排放造假,這起“大眾‘尾氣門’事件”的發生令人震驚!但是,就在國慶節長假前,一個被多處轉載的文章及其觀點:“德國大眾汽車的丑聞,問題出在體制上”,并且是一個國內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所自稱的“最合理的推斷”,也同樣令人震驚!

      9月30日,多家網絡媒體轉載《李稻葵:德國大眾“尾氣門”事件對中國國企改革的啟示》(以下簡稱《啟示》)。其標題下的核心觀點(或稱文章提要)開宗明義:

      德國大眾汽車的丑聞,問題出在體制上。大眾汽車作為一家準國企,盡管其高管具有很強的進取心,但其管理類似政府部門,下級為完成任務必須兢兢業業,甚至可能為完成銷售目標鋌而走險,不惜造假。

      作為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李稻葵有著一系列“高大上”的頭銜,據《啟示》刊發媒體對作者的介紹:

      李稻葵:

      任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介紹: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經濟學)學位。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讓人震驚的是,就在涉事國家政府剛剛展開對“大眾‘尾氣門’事件”的調查時,作為大洋這邊的宏觀經濟學家就先聲奪人地給出所謂”最合理的推斷”。那么,得此結論的事實根據何在?

      《啟示》全文共分4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以“大眾汽車造假事件:體制和經營上的深層原因值得反思”為題,在較為客觀地評價了大眾之后,直接闡述“根本的問題出在體制上”的觀點:

      從我接觸的人士看,大眾集團的各級工作人員也都非常稱職和盡力。此番大眾汽車的“尾氣門”事件,在我看來,有其長期的制度性原因,根本的問題出在體制上。

      也許是為了扣題,以便“啟示”中國的國企改革,作者特別做了一個比喻:

      在德國,大眾汽車集團類似于中國的一汽加上汽再加東風集團,屬于準國有性質的企業,具有很強的‘進取心’。大眾集團長期以來追求全球乘用車第一的皇冠,努力追趕豐田汽車,并終于在今年上半年如愿以償,銷量超過了豐田。

      隨后,筆鋒一轉,作者就談到了大眾作為“準國有”企業之“弊”:

      反觀內部經營管理,身為大型企業集團的大眾,內部的等級性、階層性比較強。相對其他汽車企業來講,其內部管理運作比較類似政府部門,上級對下級要求比較嚴格,下級為了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必須兢兢業業。

      文章舉例說:“大眾公司的進取心,從近年來積極大膽地把雙離合變速箱(DCT)引進乘用車系列可見一斑。許多汽車業內人士告訴我,這一決策是極其冒險的,因為雙離合變速箱(大眾亦稱DSG——引者注)技術并不是非常可靠。果然,最近幾年出現了因為過熱而啟動系統保護,致使汽車癱瘓的事故”。

      然后作者就“最合理的推斷”出結論了:“此次‘排污門’(原文如此——引者注)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在調查之中,但我認為,其中的根本性因素無非是上層提出銷售目標,而下級不惜一切完成任務,最終鋌而走險去造假。大眾集團高層迫切想把柴油技術盡快向北美推廣,因為北美市場是大眾汽車的軟肋,是大眾多年以來在銷量上難以超越豐田的掣肘因素。上級要求在美國推廣柴油技術并不斷加碼,下級只能盡一切手段完成任務,我想,這應該是對此次‘排污門’(文中把“尾氣門”和“排污門”交替使用——引者注)事件產生機制最合理的推斷”。

      盡管文章在第二部分曾再次提及“大眾積極進取,內部管理等級森嚴,如此釀成今日的錯誤”,但作者始終沒有給出是國企或“準國有”,就一定造假的必然。反而“車轱轆話“一般地不斷提到:大眾高層都有“很強的進取心”、“內部管理等級森嚴”、下級“兢兢業業”......然后就“為完成銷售目標鋌而走險,不惜造假”,真不知這是怎樣一個國企或“準國有”,因此就會造假的神邏輯,更何談“啟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呢?

      的確,國有企業是有不少弊端,如干部任用機制單一、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市場意識差、監督機制弱等等。但并沒有“國企一定會‘造假’”的必然。況且,“很強的進取心”、“等級森嚴”和“兢兢業業”存在于各種各樣的企業,大眾如此,寶馬、奔馳不是嗎?其他汽車巨頭還有更甚的吧!這與國企或“準國有”,還是私有等體制無關,更不是一定造假的必然。歷數各種各樣的造假案例,古今中外,何來體制之分?你說國企應該從大眾造假中得到“啟示”,但日常生活中實在不乏:“中國的私企為什么愛造假”的疑問,以及《揭秘為什么民營企業會成為造假的主力》的分析......

      對于“造假”一詞的解釋,人們普遍認為是一個專有名詞,屬于現代詞匯,指的是“造成假的局面”。但任何一個解釋,也沒有“最合理地推斷”什么樣的人,或怎樣的體制就一定會“造假”。

      有關此次大眾事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董揚寫有《大眾汽車排放造假事件的警示》。在談及汽車企業“造假”時,董揚說:“類似的情況,已有豐田、本田、福特等公司發生過”。而僅僅是排放造假,也有文章總結出《五大汽車集團都排放造假,大眾第二次涉案》:“自從1970年代歐美各國陸續制定嚴格的排放法規后,各整車制造商陸續制定了應對措施。其中,在排放技術及零部件上涉及眾多的整車制造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本田、大眾等均卷入丑聞之中”。其中,福特也是兩次涉案。

      以上提到的五六家企業:豐田、本田、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大眾等,除大眾是作者說的“準國有”之外,其他幾家在排放上也曾造假的都不是國企,也非“準國有”。那么,不知李稻葵博士對此作何解釋?是不是還可以再來一篇文章“啟示”非國企的改革呢?(中國經濟網 汽車頻道原創報道組)

      《李稻葵:德國大眾“尾氣門”事件對中國國企改革的啟示》發表后,對于“大眾汽車造假事件:體制和經營上的深層原因值得反思”的觀點,不少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選編如下。

      網友觀點:

      呵呵,奇葩的邏輯!

      大企業就是準國企?

      與中國國企沒一毛錢關系!

      馬后炮。并且觀點還不正確。

      小編不懂車,將大眾造假歸咎于企業管理結構的邏輯更是站不住腳,不專業!

      國外正就此事反思家族企業的弊端,這位作者卻在這里嫁禍國企,盡管在利益面前國企也會造假,但大眾就是私企,只不過與政府關系密切而已。這樣的國家之狼會出啥樣的改革建議就一目了然。

      1.大眾就是私企,只不過是與德政府關系密切的私企;2.企業都有造假的動機,但私企造假動機更強。

      就像家長讓孩子去掙錢,孩子就應該去騙去偷去搶嗎?家長當然有責任,他需要的是加強監督管理,而不是斷絕關系!!

      一說就說到私有化,安然不是私有嗎,還不是造假。

      這也怪體制?腦殘片該吃了。我們國企如果真說有什么問題的話那一定是壓力太小而不是太大,小編太天真……

      樓主似乎和國企有仇,這特么什么事又往國企上栽贓,私企就不會有這個現象?

      家族企業造假的少嗎?可笑。

      也見到過等級更為森嚴、更為短視的家族企業,把企業只做牟利工具,干完就跑的那種。

      改革的空間很大,暫時用不著大眾做教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