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技術品牌離自主車企還有多遠

    發布時間:2015-07-15 10:27:12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張海天  責任編輯:王庭

      xDrive、Quattro、DSG、EcoBoost,如果你是一位汽車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或是一位汽車愛好 者,對所提及的這些詞匯一定耳熟能詳,它們分別代表著不同汽車企業的核心技術。作為值得“炫耀”的資本,各廠商在技術成果發布之后,會不遺余力地對其進行 推廣,雖然這項工作并不容易推進,可一旦形成氣候,技術優勢便可轉化形成一個技術品牌,為企業帶來難以計數的隱性回報。

      在這方面,自主品牌一直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實際上,一些自主品牌曾嘗試打造自己的技術品牌,但未能形成規模。那么,自主品牌為何還未形成自己的技術品牌?它對于自主品牌發展的意義何在?

      近日,有朋友向記者征求買車建議,他看中了一輛合資品牌車型和一輛與之價位相當的自主品牌車型。朋友表示,其 看中的自主品牌車型的配置要比合資品牌同價位競品高出不少,但在一些方面也有顧慮和疑惑。而在他提及的所有問題中,有一個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他的 疑惑是:“自主品牌車型的配置比合資品牌競品高出不少,但當兩家銷售人員分別介紹時,卻明顯感覺合資品牌運用了更多先進科技。自主品牌車型的配置雖高,但 幾乎沒有什么引人注意的特點。這是為什么?”

      事實上,是因為自主品牌還未形成自己的技術品牌。

      技術無法模仿需要時間積累

      由于國內汽車工業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時間較短,自主品牌在發展階段難免要借鑒國外汽車企業成熟的設計理念和經 驗,制造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這個過程中,部分自主品牌嘗到了“甜頭”,依賴逆向開發從而降低研發成本和市場風險。這種“短平快”的方式雖然在短期之 內有較大優勢,但從發展角度來看,卻受制于人,并且也很難形成自身的技術體系。“技術的形成是無法模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科研副主任徐向陽 在采訪中對記者講道,“這需要企業持之以恒地創新、研發和投入,并要保證長期在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還要不斷吸納行業中的頂尖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技 術品牌的塑造甚至比整車品牌還要困難。”他認為,一個整車品牌可以從多方面衡量,但對于技術而言,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正向研發”近兩年被眾多自主品牌車 企掛在嘴邊,和幾年前模仿成風的大環境相比,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意識到了正向研發的重要性。但與發展逾百年的老牌汽車企業相比,自主品牌想要走出一條 屬于自己的技術之路并不容易。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汽車事業還很年輕。“研發一臺 發動機需要有技術積累,但我們尚處在學習階段。目前自主品牌發動機的設計,最終負責把關的都是外國人,并不是因為我們不自信,而是確實沒有經驗。”姚春德 對記者說道。

      技術品牌的意義何在?

      重大的革新通常是由技術驅動的,技術能夠顛覆性地改變品牌的地位,所以技術品牌化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它不僅代表著企業的科研成果,同時也是招徠顧客的金字招牌。

      誠如徐向陽所言,技術品牌的形成甚至比培養一個整車品牌更難,正因如此,技術品牌才更能體現出車企的造車功底 是否雄厚。而作為消費者,這也是在購車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大眾品牌為例,2008年大眾在華銷量為102.4萬輛,而當大眾在其旗下產品應用 “TSI DSG”動力技術之后,2009年大眾在華銷量提升至140萬輛,同比增長36.7%。之后,雖然“TSI DSG”動力技術曾出現問題,卻未 能阻止大眾銷量節節攀升的步伐。到2012年,日系讓出國外品牌在華乘用車市占率第一寶座,大眾成功上位。

      和大眾相比,馬自達的技術品牌之路走得并不順利,但當人們聽到“創馳藍天”時,依然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馬自達,這便是成功。它已經成功“植入”消費者的內心,成為了一家企業的代名詞。

      與這些技術雄厚的外資企業相比,自主品牌的技術之路仍有相當的差距需要彌補,發展技術品牌的道路更是任重道 遠。但這不應成為自主品牌發展技術的“絆腳石”,“一旦形成技術品牌,對整個企業形象的提升、產品溢價能力的提高以及產品競爭力的提高都能起到‘正反饋’ 作用。”徐向陽對記者如是說。

      自主技術品牌意識逐漸形成

      姚春德表示,雖然技術之路不能一蹴而就,但他看好自主品牌的技術發展。“前一段時間參觀了吉利動力研究院,了 解了配裝于博瑞系列的18T發動機的研發過程。它能夠體現出我們的技術水平。”他同時指出,國內一批技術人才已擁有高水準的理論基礎,可以和國外設計師站 在同一水平線上,但關鍵在于,要培養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

      除了吉利以外,一些自主品牌也開始嘗試摸索技術品牌這條道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上海汽車集團(以下簡稱上汽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2014年北京車展期間,上汽集團發布了CUBE-TECH動力總成,包括MGE系列、SGE系列缸內直噴發 動機,TST 6速雙離合變速器、TST 7速雙離合變速器,以及新一代發動機啟停系統。這套動力總成已如約配裝于MG品牌車型,之后榮威品牌旗下的車型也將逐步替換至該動力總成。而在今年上海車 展上,上汽集團又對外公布了“芯動戰略”,旨在通過動力總成技術的革新,實現整車性能和燃油經濟性的提升,同時降低碳排放。無論是CUBE-TECH動力 總成的發布還是“芯動戰略”的提出,都體現出上汽集團正在努力布局技術市場的發展。

      徐向陽認為,上汽集團推進其技術品牌發展的方法行之有效,“技術難題需要時間去攻克,而技術品牌則需要時間來 培養,‘堅持’一詞對于兩者都適用。”他還表示,技術品牌代表著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整體的體現,“就好比我們說寶馬的操控性好,并不是因某一系 列出眾,而是整體都趨于中上等水平。”

      上汽集團將新一代動力總成配裝于旗下各車型,正是在謀求整體技術品質的提升,在形成規模后,逐步建立技術品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