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上汽“拒絕”狼文化爭做油耗達標“第一人”

    發布時間:2015-05-12 18:01:31  來源:中國企業報  作者:謝育辰  責任編輯:孫建鵬

      經濟學家吳曉波認為,急躁、功利、不顧及生態的“狼文化”正被許多企業視為“圖騰”,汽車企業也無不例外。新能源和低油耗被國家定為今后發展趨勢,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12—2020年)》明確指出,乘用車企業到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達到5升的要求,而上汽則成為中國第一家“應戰”的車企。

      “NetBlue藍芯”

      專注傳統動力

      做一個迎合市場的車企不難,但上汽乘用車卻一直“執拗”地堅持以技術為突破口,做自主品牌沖高的引領者。

      4月16日,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宣布:榮威及MG名爵品牌全系轎車調整價格,全系31款車平均下調近萬元,其中榮威950更是直降2萬元。上汽乘用車的這次“官降”,成為合資企業紛紛降價后,自主品牌的首次“官降”。時隔九個月重回上汽乘用車的王曉秋總經理認為,這將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正面較量的開始,其底氣源自上汽已經掌控了一流的傳統汽車研發的核心技術。

      上汽去年發布了全新一代高效動力總成,包括MGE系列、SGE系列缸內直噴發動機,TST6速雙離合變速器,TST7速雙離合變速器,以及新一代發動機啟停系統,MG名爵品牌剛剛發布的“八秒破百”高性能中級SUV銳騰正是搭載上述動力總成。

      此次發布的“藍芯”技術將成為上汽與國際跨國車企核心技術抗衡的“殺手锏”。按照“藍芯”戰略的規劃,上汽將在2017年推出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小排量發動機SGE1.5T,相比現在領先的SGE1.5T油耗下降7%,百公里油耗僅為5.0升;2020年,上汽將投產下一代“藍芯”發動機和變速箱,產品整體將在碳排放減少量、動力性提升、經濟性提升三大指標上實現三個“超過20%”。全新一代動力總成的推出,標志著上汽的動力總成技術已處于國際一流水平。

      縱觀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從高端實現突圍”的企業幾乎沒有。上汽乘用車在傳統動力上之所以“孤注一擲”,一方面由于母公司上汽集團不斷輸血,資料顯示,2007年至今,上汽集團在自主項目上累計投入450億元,被視為合資反哺自主的典范。另一方面是源自上汽“老兵”陳虹董事長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使命感。陳虹曾對媒體表示,上汽集團今后將把深化自主品牌作為頭等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2020年之前,上汽自主品牌躋身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

      “NetGreen綠芯”

      聚焦新能源

      面臨史上最嚴苛的耗油指標,王曉秋自信地對記者表示:“從上汽來講,是可以達到的。”如果僅憑借傳統汽車并不容易達標,但是加上新能源汽車在內,上汽甚至可以將平均油耗降至指標以下。

      當車企在市場上推出大量油耗較高的SUV和MPV產品時,上汽乘用車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率先完成純電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車型的布局。

      “雖然上汽新能源在國內起步比較早,但是像國際一流的豐田,在1997年普銳斯就開始上市了,上汽還在學習的過程中,但這個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上汽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告訴記者:“多年來上汽一直在分析比較,根據中國市場的政策、消費者習慣和上汽本身的技術儲備,做了方方面面的判斷,最后將寶押在了榮威550PLUG-IN上。”上汽榮威550PLUG-IN上市后,市場上一度供不應求,王曉秋向記者坦言,目前該車型產量較小,預計6月將實現產能翻番。

      按照“綠芯”的規劃,上汽將在未來兩年推出多款插電混動產品,包括榮威950、榮威SUV車型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在電動車領域,上汽計劃在2017年推出新一代高性能純電動車,可實現超長續駛里程。到2020年,上汽將創新開發出第二代EDU(電驅變速箱)技術,打造具備技術和成本競爭力的新一代新能源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性能優越又“買得起”的新能源汽車。在上汽為自主品牌提出了100萬輛的銷量目標中,新能源車將分擔其中1/5的任務,屆時,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20萬輛。

      很明顯,上汽已經做好“雙線作戰”的準備,沒有把雞蛋完全放到傳統汽車一個籃子中。在眼下不斷緊縮的市場空間里,傳統汽車仍是上汽沖量的利器。但放眼未來增長空間更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汽將陸續研發和投放更多新產品。“平均油耗5升以下”僅是上汽均衡發展的參考指標,其最大的優勢是已找到現在和未來市場之間的平衡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