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i08c"></li>
  • <li id="ei08c"><dl id="ei08c"></dl></li>
  • <button id="ei08c"><input id="ei08c"></input></button>
    <bdo id="ei08c"></bdo>
  •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專車運營欲破"門檻" 借勢互聯網不能繞開監管

    發布時間:2015-03-20 08: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關璐

      3月18日,在與交通運輸部僅一條小街之隔的政協會議中心,一場有關“互聯網+城市交通”的市場融合政策研討會,成為“兩會”以后移動專車市場最大的焦點。

      業界之所以高度關注,不僅在于上述會議距離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兩會期間重申“私家車不許當專車”的監管態度剛剛過去不到一個星期;同時也因為有望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出租車行業改革指導意見,已經進入最后一輪征求意見的關鍵階段。

      在“互聯網+”、交通運輸改革以及出租車改革的三重背景下,2014年火速躥紅的移動專車顯然既是“新業態”又是“新問題”。多方博弈,暗流涌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移動專車如何能夠既有建設性地為改革出力,又能很好解決出行難題,是當天包括監管人士、學者和專車企業代表等各參會方最大的爭議所在。

      北京市政協委員陳小兵:政府部門應設準入門檻

      自私家車介入移動專車的第一天起,懷疑聲和質疑聲就沒有停止過。

      在北京市政協委員陳小兵看來,“互聯網約車沒有運營資質,歸根到底就是專車不安全,而且擾亂了現有出租車的行業秩序。”

      陳小兵認為,私家車如果想成為專車,首先要有非常嚴格的準入門檻,要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核準。包括可以要求司機取得相應的運營資質;同時,私家車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測,要上高額的保險,司機要經過嚴格的職業培訓等。這其中有很多海外經驗可以借鑒。

      就在3月16日,滴滴與快的也聯合發布了《互聯網專車服務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標準》,包含了車輛管理標準、駕駛員管理標準、乘客管理標準、服務管理標準四大方面。

      陳小兵認為,滴滴、快的這個監管標準雖不盡完善,但是邁出了第一步,政府部門應該順應市場需求提出準入門檻和規范的標準。同時,專車經營的企業,可以制定高于政府行業標準的規范,既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也規范自己的運營。

      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則認為,專車服務是很好,但前提是要嚴格管理。“我是同意交通(運輸)部部長說的。專車不要跟現在的出租汽車費用發生沖突,一個是時間概念,一個是地點概念,一個是空間概念。”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處長王繡春:行業融合需要平穩過渡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處長王繡春在發言中表達了三條意見:首先,雖然會議探討的是“互聯網+交通運輸”,實際上應該換一個角度,把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掉過頭來,即交通運輸+互聯網。因為畢竟這是基于交通運輸實體行業,這兩個行業更好地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發展,創造更大的效益。”

      具體到互聯網專車,王繡春認為,出租車或者專車都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一個構成部分,討論專車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離不開整個城市交通應該如何發展,即什么是城市交通最好的解決方案。

      王繡春認為,現在如果把北京所有的私家車都發展成專車,作為一個北京市民恐怕未必愿意看見,而城市的擁堵也不會緩解。所以,到底城市交通應該是一個怎樣的解決方案是需要研究的。無論出租車也好,專車也好,都應該在這個大的體系下進行適應性的制度設計。

      同時,王繡春強調,在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的融合過程中,可能要有一個過程,要有一個平穩過渡,也就是追求各方既能夠各自有所發展、又能夠互相有所借鑒、落地的方案,這是交通部目前遇到的一個最大難題。

      北京大學學者薛兆豐:需求缺口難題仍待解

      對外界關于放開汽車租賃牌照管制、盤活社會閑置資源的呼聲,北京大學法律與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薛兆豐認為,釋放私車潛力是互聯網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薛兆豐在會上引用羅蘭貝格的數據分析稱,全國日均轎車出行的需求大約是6000萬次,其中3000萬次可以被出租車滿足。剩下的一半市場,全國租賃車輛的數字大約為35萬,意味著如果租賃車全部投放,也只能滿足剩下需求的10%左右。余下的部分就都是由各種黑車等不合規的社會車輛來滿足。也正因如此,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專車市場大規模爆發之初,主流的專車服務大多是由私家車提供。隨后才遭到多地交通部門的管制。

      但薛兆豐也認識到,目前以互聯網約車為代表的一類共享經濟尚有許多阻礙,比如說(私家車)沒有交稅、服務質量、安全等,但這些又被認為是可以解決的。

    相關閱讀

      專家建議運營監管可分城市試運行

      目前,專車問題引起爭議的大背景是交通運輸改革,直接背景是出租車改革。業內的共識是,專車服務應該是由交通運輸部盡快出臺管理辦法,劃定電商平臺企業介入汽車租賃運營領域的業務范圍和規范,并盡快出臺法規明確允許帶(代)司機租賃的合法性,以及加速論證參與運營車輛的資質及可行性方案。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顧大松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國難以一盤棋的情況下,建議專車監管仍應立法先行,尤其可以地方創新為主、分城市試運行。

      對于什么樣資質的車輛可以被允許進入專車,顧大松認為一定要對此立法,應當鼓勵地方創新,立法引領,不一定要全面鋪開。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則認為,立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基礎中立”,法律制度的安排不能阻礙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否則的話,就是不合時宜的。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何霞表示,移動專車會受到交通運輸部和工信部的“融合監管”,而融合監管領域一般來說相對傳統監管要松一些,因為這些業務相對是比較新的業務,所以還會有包容化趨勢。

      這在具體立法出來之前,對專車領域無疑是一個較為積極的信號。

      談到監管目標,何霞表示,國外一般是消費者利益最大化,而在中國還要考慮第二條,就是要有利于產業的發展,此外,往往還需要考慮網絡與信息安全。

      中國社科院數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還分析,在互聯網交通方面會有4個大“蛋糕”,第一個是車載智能設備制造的大發展;第二個是交通運營領域;第三個是在移動專車背后還會延伸出一種互聯網服務,比如說地圖、定位、移動、電商,這里面會增長出一大塊利益出來;第四是保險業也會成為這個行業的主力軍。(記者 李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